长春卫星广场雕塑“迎”时隔多年重回原位

导语 固定,吊装,焊接,复位...5月11日下午,备受关注的雕塑“迎”时隔多年重回原位,继续坐守长春南大门,以它特有的方式迎接着八方来客。

  固定,吊装,焊接,复位...5月11日下午,备受关注的雕塑“迎”时隔多年重回原位,继续坐守长春南大门,以它特有的方式迎接着八方来客。

  雕塑“迎”完美复位

  5月11日14时30分许,正在绿化施工的卫星广场内人头攒动,在正中央,“迎”已经被牢牢固定,绳索的另一头,是一台大型勾机。

  “这个天气最适合吊装,天公作美啊!”一旁的,施工方负责人姚向阳自言自语的说到。

  15时许,吊装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结束,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约20分钟过后,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雕塑缓缓上升,而在地面上,则有两拨工作人员“共同发力”,每一拨工作人员都拽住绳子的一头,已保证雕塑在上升过程中的平衡和稳定。

  不多时,“迎”已经到达了底座的上方,在上方和下方的工作人员与勾机一起,实现了雕塑与底座的完美对接。

  整个过程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创作者讲述:“迎”就像他的孩子

  5月11日8时许,长春市卫星广场施工现场,驶入多辆轿车,一位鹤发老者走下了车,不用他人搀扶,他快步走向还在地面上的雕塑《迎》。“20多年过去了,你将焕然一新,我却老了!”原来,这位老者便是《迎》的设计者,曹春生。

曹春生用手机记录自己的作品

  曹春生在现场,指导施工方,对雕塑进行了简要的调整,同时,也对未来绿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卫星广场曾是长春的南大门,《迎》有着迎八方宾客之意,所以雕塑是广场的核心,绿化要突出雕塑,突出主题。

  回忆过往,曹春生讲,《迎》于1997年正式落地卫星广场,当年在长春,是第一个如此巨大的城市艺术性雕塑,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很少的。

  “我设计它时,是在中央美术学院,最初是设计一个一比一大小的泥塑,后来经过很多工序,才能最终成为我们眼前的雕塑。经过这次修缮,可以加固雕塑,并排除一些隐患,相信,它在这里继续伫立三五十年没有问题。”

  雕塑预计15日左右彻底完工

  “迎”的底座有30米左右,近30米的长度,通过工人的努力,整个吊装过程还是很完美的。

  负责人姚向阳介绍,雕塑复位后,施工班长和工人还在立柱上方,要对雕塑“迎”不断加固,雕塑全部固定后,会将雕塑少女中间的骨架撤下来。预计在15日,雕塑复原工作将全部完成,立柱的脚手架也会撤下来,到时候,雕塑“迎”会完美展现它的风采,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了。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