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吉林省博物院”过大年—吉林满族年俗展”活动攻略

吉林满族年俗展

活动时间:
2018年2月6日-2018年3月18日
活动地点:
吉林省博物院
活动票价:
免费
报名方式:
无需报名

活动简介

想体验赫舍里剪纸吗?想学习满族布贴画吗?想品尝满族传统食品“萨其马”吗?十一项免费民俗体验在吉林省博物院等你!

2月6日开展当天,吉林省博物院共准备了以下免费互动体验项目,广大公众可以走进博物馆,跟我们一起感受满族民俗带来的趣味新体验。

活动详情

满族非遗项目互动、体验

1、赫舍里剪纸

省级非遗项目赫舍里剪纸传承人李景兰老师现场教授剪纸,满族剪纸始于明代,表现了长白山区的自然风貌、生产习俗、节令习俗、婚丧习俗及民间传说等方面,是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满族剪纸内容丰富多彩,至今尚有许多民间剪纸直接表现这种萨满祭祀的活动,成为反映满族习俗、透视满族文化的珍品,并装饰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2、满族技艺布贴画

省级非遗项目王氏布贴画传承人王凤琴现场教授布贴画技艺。布贴画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又称布堆画、布摞花,还叫拨花。以布为原料,用袋装涂料或直接利用布的色彩、花纹、质感,剪贴而成。吉林王氏布贴画是吉林市第一批进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者之一,作品格调高雅,意蕴深远,别具一格,既保持了原始布料的质感和色调的真实,又融合了现代中国画艺术。

3、满语文体验

请国内著名满文书法老师胡彦春、墨林格格教您体验书写满文的乐趣。满语文是满族使用过的一种拼音文字。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称为无圈点满文,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令达海对这种文字加以改进,加入圈点称为新满文。满文作为清朝的法定文字来推广和使用,形成了大量的满文古籍文献。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满文古籍文献都属于最多的一种。它在中国文字史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领域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4、满族手工技艺——做面人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胡氏面塑”的传承人胡连财现场制作面人。普通的面团,在他手上变成花、鸟、仙女童话人物,“面人胡”的面塑技艺,是以江米和白面为主料,蒸制后调成不同颜色,用手及简单的工具,塑造成各种栩栩如生形象的一种民间艺术。“面人胡”的面塑技艺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传承人胡连财其面塑作品题材广泛、形神兼备、色彩鲜艳丰富,有吉林面塑第一人之称。

5、萨满礼仪

石氏家族萨满进行祈福——换锁(祈祷子孙兴旺)祭祀礼仪项目。

6、满族说部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高维阳展示满族说部段子——《奉旨拓鸟拉》。满族说部,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渊源于历史更为悠久的民间讲述形式"讲古"。讲古,满语称为"鸟勒奔"是家族传程的故事的意思,即流传于满族各大家族内部,讲述本民族的特别是本宗族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故事。在入主中原以前,满族几乎没有以文本形式记录本民族历史的习惯,当时人们记录历史的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部落酋长或萨满来口传历史,教育子孙。

满族民俗体验

1、体验扎彩手工艺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染缬,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是通过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染色,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民间姑娘出嫁时,多把这些扎染的布料做成衣、裙、被、褥摆在箱柜作为嫁妆;在现代生活中扎染作为一种高档的工艺形式,被时装工艺广泛的采用,具有独到的民族特色游客可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又别具一格的扎染手帕。

2、满族服饰体验

翻阅我国古代服饰史册,满族服饰即在保留服饰特色的风格中摄取精华,又延续古代服饰的精髓中推陈出新,因此满族服饰以独特的风格神韵,在我国服装史上独占鳌头。清代服饰是以满族贵族、八旗子弟为主要穿着群体的宫廷官定服饰,主要体现着满族先祖女真人的服饰文化特征;清代满族民间服饰显示出各民族之间相互借鉴与吸纳的文化特征。满族及其先世的服饰元素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众所周知的旗袍、坎肩、马褂等在近现代已被国人普遍接受,并成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

3、乐器体验

乐器体验弦满族弹拨乐器,木制,琴头饰有龙首,弦轴左右各音箱为长方形,底有孔,音箱上安覆手。清朝宫廷用于演奏宴乐。乐器体验一一沙拉机子满族打击乐器,满语“嚓拉齐”,相互撞击发出声音。早在渤海时期满族先人就开始使用,清代使用极为广泛,不仅用于萨满教活动中,还是民间及宫廷歌舞伴奏的乐器。

4、满族游戏互动

赛威呼,比赛时,四人为一队,四人同握两根木杆由东向西奔跑,以先达终点的队为胜。拉地弓,比赛时,双方席地而坐,两足相抵,双手同握根木杠,往自己方向拉,将对方拉起为胜。嘎拉哈也叫抓子儿,是满族少儿和妇女最普遍的娱乐活动。嘎拉哈最早是用鹿、獐、狍、糜等蹄腕骨做成,是满族先民计数猎物的工具,也是炫耀能力和财富的象征。据文献记载,早在金代,女真人贵族就常玩这种游戏。依据嘎拉哈的四面(“珍儿”“驴儿”“坑儿”“背儿”),采用泼、弹歎三种玩法进行,是满族标志性游戏。抽冰猴儿,又叫陀螺或冰尜(ga),是满族儿童冬天在冰面上玩耍的一种玩具,多以硬木制作。玩时用鞭子不停地抽打陀螺,使它在冰面上长久地转动。相传是当时身处深宫后院嫔妃宫女用以打发寂寥时光的游戏之一。

5品尝美食

满族人素有爱吃粘食的习惯,如流传至今的“打糕”“驴打滚”“萨其玛”等都是满族传统点心。满族在过年时用大黄米、小黄米、粘大米制成各种粘食制品,因粘食的“粘”与过年的“年”同音,也寓为日后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活动攻略

活动时间:2018年2月6日-2018年3月18日

活动地点:吉林省博物院

吉林省博物院,原名吉林省博物馆,195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52年在松花江畔的吉林市正式开放,1954年,随省政府迁至长春市。现位于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顺路1666号,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是直属于吉林省文化厅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参观指南

一、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参观时间:9:00—16:30(16:00停止入馆)

闭馆时间:周一(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二、团体参观须提前24小时预约(9:00—16:00),预约方式为电话预约和网络预约(电话:0431—88917353,网址: http://www.jlmuseum.org)。

三、持有效证件领取门票参观。

四、高龄老年人、残疾人士、小学生须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五、衣冠不整、举止不雅者谢绝入馆,携带危险管制物品者禁止入馆。

六、进馆参观实行免费存包制度,贵重物品请自行妥善保管。

七、参观车辆在停车场指定位置有序停放,请勿在禁停区乱停乱放。

八、展厅内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饮食、喧哗、嬉闹,禁止从事其它与参观无关的事情;禁止随地吐痰、吸烟和乱扔废弃物等不文明行为。

九、爱护文物展品、展览设施和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及花草树木、绿地等,如有损坏照价赔偿或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十、博物馆服务性项目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收费项目主要包括:旅行团讲解、语音导览租用、纪念品及图书销售等服务,观众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消费。

十一、参观过程中遇到问题请与我馆工作人员联系

十二、本管理办法由吉林省博物院负责解释。

交通指南

公交

可乘坐公交334路在梧桐街站下车

自驾

请导航至吉林省博物院

  新春将至,长春市安排了150项、近2000场文化活动。新年音乐会、话剧、儿童剧、民俗展览、年货大集、冰灯展……好看的、好玩的接踵而至。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